top of page

成長歷史

跟著我們一起了解,那些創業的心路歷程。

01

草創

2011年,版大大-阿凱,考上「華語導遊」和「華語領隊」,受訓後,少部分同學包括我,在陳錫堅老師的鼓勵中,再度參與高雄市文化局「文化公車」導覽員培訓。當時的說法是:你們這些菜鳥導遊,什麼都不會講?怎麼帶團?先從文化導覽開始練習,以後會很有幫助… 前輩所言甚是,這套紮實的基本功時至今日仍然受用! 2012年,正式進入「華泰旅行社」當業務,剛開始就是站站旅展,賣團體旅遊,說服客人參團。而假日期間就在「舊城線」與「哈瑪星線」文化公車上當導覽員,直到2013年初,才真正帶團國旅和澳珠圳(購物團),開啟了多功能的旅遊業人生。 2013年暑假,翁安迪帶了泰國朋友來高雄,我第一次用包車的方式,把高雄武德殿、莊家古厝、屏東舊鐵橋等景點串起來,加上導覽的三角貓功夫,感覺效果不錯。於是就試著把哈瑪星、鹽埕埔、左營舊城等地的美食、古蹟包裝成半日遊程,放在「痞客邦部落格」,並且邀約專科同學、親子友人來做實驗,拍拍宣傳照。期間有接過搭郵輪來的「美國人」,搭高鐵來玩的「委內瑞拉人」,還租過20人中巴帶一組新加坡客人,分別帶他們去佛光山、十鼓文化園區等地。當時的想法很簡單,就是可以賺點小錢,增加收入。 當時的定位,是希望營造出客人來到高雄,就好像來找一位能帶他們到處吃喝玩樂的朋友,那般親切又熟悉的感覺,於是我就把部落格、FB粉專取名為「我朋友在高雄」,又為了帶出旅遊的意味,於是連接副名-關於旅行二三事。一直以來,我都希望把這個「好朋友」的角色扮演好。 最後,要感謝導覽工作的啟蒙者-陳金蒼老師,當年我帶著大學同學搭文化公車,聽著她行雲流水地訴說打狗港埠歷史,心中便默默發願,未來我也要這樣講故事給來訪的旅人聽…

02

分枝

2013年8月,我轉職到「五福旅行社」,任職電子商務部專員。當時旅遊產業正好從傳統(人對人)慢慢進入線上(網路)階段。高雄市場搭著廉航插旗、航線大開之勢,蓬勃發展,因而快速累積客戶,不過因為競爭激烈,價格廝殺、忠誠度降低的情況湧現,因此我開始思考「如何增加客戶黏著度」這個課題,於是搭著FB風潮,便順勢創立「我朋友在高雄」粉絲專頁。 草創之初,其實沒有什麼方向或策略,目的只想讓更多朋友知道『阿凱在旅遊業』、『想去旅遊可以找我』,如此而已。 2015年前後兩年間,網路平台的崛起,讓消費者預訂機票、飯店、票券等都更為方便,不僅讓旅行社面臨挑戰,也帶動自助旅行的趨勢。當年參團日本的客人約佔我總業績7成,但開始嘗試「日本自由行」的客戶也逐漸增加,因此除了在部落格分享相關文章和經驗,我也分別在2016後四年間辦了四場「日本旅行講座」(東京、九州),企圖透過面對面的方式,拉近客戶(粉絲)距離。 2016年,我考取「外語領隊」、「外語導遊」執照,隨即入職「雄獅旅行社」擔任工商差旅部(企業服務)專員,這個階段讓我用更宏觀的視野來思考自己在旅遊業的定位。截至2020年2月前,我分別轉調高雄日本線控(九州、沖繩)、外派北京客製旅遊部門、內湖總部陸客來台部門、高雄企業國旅部門…接著因為新冠肺炎爆發,國境封閉,旅遊業全面停擺,於是我選擇離職,重新規劃未來走向。

03

貼近

2020年上半年,因為疫情嚴峻,數位行銷/線上課程大行其道,我也開始充實新知,數位轉型,另創『趣日本自由行』粉絲專頁和官方網站,正式將自己專長的日本旅遊規劃,獨立出來。 2022年底前,起起伏伏的感染人數,帶來的是長時間的惶惶不安。這期間我們只能轉任臺灣國民旅遊領團人員,靠著雄獅、可樂、五福、東南、喜鴻、尚程等等同業派團,用一天2000-3000不等的小費來維持收入。於此同時,我也深刻了解到「旅行臺灣」是不可放棄的一環,只是需要注入創意與包裝,所以,我結合當年文化公車導覽路線,企劃出哈瑪星、大港埔等散步遊程,搭配耳機、導覽器、美食小吃、手機攝影等,讓更多人用聽故事的方式,認識高雄。 與一般文史工作協會不同的是,我本身是旅遊從業人員,我知道行程設計的本質,就是要「貼近」旅行者的想望,因此「趣味」、「美食」、「導覽」三者缺一不可,在「解鎖哈瑪星」短短1.5小時邊走邊玩得過程中,我們完美融合上述三個元素。後續也延伸出鹽埕區、大港埔(逍遙園)、哈瑪星+旗津等不同路線的遊程。

04

前行

2023年2月,隨著國境解封,我也重回「樂合旅行社」,負責國內外旅遊業務。歷經三年停擺,面臨舊客流失和旅遊市場的重新洗牌的情況,但我樂觀以對!「我朋友在高雄」秉持著創立初衷,希望所有的圖、文內容都能幫助到所有想旅行的人,也期望自己就像大家在高雄的一位朋友。2023年7月,小小編加入了我們的團隊,讓FB粉專有更豐富的內涵,除了創新國內外遊程,也介紹更多在地好吃好玩的景點和店家。2024年6月,我們的官方網站火熱上架,簡潔的版面和生動的設計,期待能帶給大家更好的視覺體驗,進而讓每一位喜歡旅行的人,創造更多獨一無二的回憶。

bottom of page